十八大关于教育问题
凝聚全党智慧,汇聚全民力量,把握中国前途。2012年11月,诞生91年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提出重大发展战略,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而作为国之大计的教育,在每次党代会上都倍受瞩目。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意味着国家教育战略的延续。社会各界代表们从中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再次提升。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
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学校德育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成为向全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要依托高校人才荟萃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问题,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1.坚持正确方向,着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要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2.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空间。高校要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努力为拔尖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坚持教师主导,着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水平;要改革人事聘任考核制度,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爱教乐教。
4.坚持协同培养,促进教学、科研和服务有机融合。高校要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在鼓励教师走协同创新之路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战略合作的机遇,形成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开放式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